• 投稿邮箱:kxjscx@kxjscxzzs.com
  • 在线编辑QQ:959914545
科学技术创新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600/N

邮发代号:14-119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完美单光子源“助力”量子精密测量

发布时间:2020/10/20 阅读数:44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维尔兹堡大学等科学家合作,在同时具备高纯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单光子源器件上观察到强度压缩,为基于单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测量奠定了基础。论文以“编辑推荐”形式近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网站以“面向完美的单光子源”为题专门对该工作做了亮点报道。 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为精密测量技术提供了新的物理资源。单光子源是光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关键器件,不仅可以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也是量子精密测量的重要资源。量子精密测量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减少由于探测有限粒子而引起的统计涨落——散粒噪声。 压缩态是压制散粒噪声的另一量子资源。量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实验物理学家可以在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的限制下,调节一对共轭量(如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等)的相对大小,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不确定性压低。其中,有一类压缩态被称为强度压缩,可以把光子数抖动降低到散粒噪声以下。在实际应用中,从2011年引力波探测器LIGO开始使用注入压缩真空态来提供探测灵敏度,提高了50%的可探测事件数量。 1979年,国外学者从理论上预言,单个二能级系统的共振荧光中可观察到强度压缩。随后的理论分析指出,直接探测多光子源的强度压缩需要很高的荧光系统效率。但由于共振荧光的产生、提取和收集等过程中带来的光子数损失,直接观测强度压缩一直以来是个巨大的挑战。 中科大研究组长期致力于发展高品质的单光子源,首创了脉冲共振荧光方法,利用微腔耦合提高单光子提取效率。2019年,通过双色激发和极化腔方案成功解决单光子由于极化损耗而至少损失50%的科学难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发展了高品质单光子源,通过对共振荧光的直接测量,证明了0.59dB的强度压缩,在第一物镜处的压缩量达到3.29dB。 这是自从2000年实现量子点单光子源后,科学家通过20年的努力首次在该体系直接观测到强度压缩,为基于单光子源的无条件超越经典极限的精密测量奠定了科学基础,也为在极低光功率下定义发光强度坎德拉这一基本国际单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