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kxjscx@kxjscxzzs.com
  • 在线编辑QQ:959914545
科学技术创新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600/N

邮发代号:14-119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材料工程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发布时间:2020-08-27 阅读数:437

兰睿 张兴华 牛牧野 魏萍

摘? 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鼓励高等院校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建设高水平国际化高等院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各大院校接收的“一带一路”留学生数目在逐年增长。但高校留学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就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一些新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等院校? 留学生?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9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a)-0221-02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战略方针的总称,随着我国这项战略部署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和政治信任,促進各国彼此间友好合作,中国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支持和资助政策,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0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1]。在未来的几年建立多个海外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接触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据统计,2016年全球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44.2万人,同比增长11.4%,该年度来华学历留学生总数209966人,占总来华留学生人数比例47.42%,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13.6%,创历史新高[2]。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且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3]。在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由于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文化差异较大,各国各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差异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管理和教育问题。因此,该文对留学生管理模式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等院校开展留学生教育事业,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做出一定的贡献。

1? 留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及原因

留学生的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先导性内容[2]。一方面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互联互通,提高中国文化向世界文化的渗透和推进,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和友好往来;另一方面可以为中国的各大企事业单位培养大批优秀的可用人才。因此留学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人物之一。

1.1 留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不完善,留学生培养方案与中国学生培养方案未体现差异

留学生的教育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事物,各学校关于留学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都处于摸索尝试阶段,面向留学生的课程具体的依据和采取的教学方案没有相关的标准可供参考。一般高校针对留学生的课程只能照搬和套用中国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但众所周知,国外学生大学前的教育和知识储备与中国学生差别很大,直接地套用国内教学模式,势必影响留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收和理解程度。由此可见,留学生培养缺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完全合理合适的教育方案、模式和理念。

1.2 留学生中教师国际化水平欠缺

高等院校的教师,从专业授课方面看,教师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和能力是影响留学生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尽管多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引进了大量的留学海龟博士,但仍然有一些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能力与留学生教育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一些专业型比较强的课程对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双语课程中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不匹配,或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语速过快,发音不准确,导致留学生的课堂感受比较差,从而影响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接受度。因此,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英语教学能力势在必行。

1.3 材料类专业学生生源少,基本理论知识欠缺

由于国外留学生的招收门槛较低,招收途径较单一,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达到完成招收生源指标的目的,会降低招收标准,从而使得生源层次和能力较低或者专业不符合的学生入校学习。其中一些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从而导致留学生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以材料类专业为例,学生入学之前应该具备一些区别各种材料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知识,但是目前的情况下,发现好多留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物理和化学知识欠缺,导致教师在讲授材料类的一些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留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对留学生本身的基本知识结构不够了解,导致最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4 针对不同类型留学生的实习实践配套资源欠缺

服务于“一带一路”政策的人才包括基础实用性人才、专业型人才、应用复合型人才[3]。其中实用型和专业型留学生应当可以胜任中国驻外企业项目的一些基础技术和专业岗位。而基础技术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学习最终会落实到实地操作和实习实践中。目前以材料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为代表培养的留学只能局限于校内的一些基础实验类的项目进行专业训练。对于校外实际岗位实习的训练,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学生自身操作能力问题,以及相关签证等相关手续问题复杂,国内的很多大型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收留学生的实习实践。因此外国留学生不能像中国学生一样享受中国校企合作的实训练习。

2? 留学生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人才培养包括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师资力量,配套设施等。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的重要内容,促进人文交流、民意相通,开展经济交流;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培养大批优秀的留学生人才。

2.1 建设合理的留学生培养体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在留学生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模式方面,合理建设特色课程,开发相关课程的改革,注重配套教材的研发,综合考虑学生语言水平、基础知识结构、民俗和国情,开展相关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词汇量,扫除授课和沟通中的障碍,组织留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建设,对已有课程提出建议,参与改变课程教材,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合作课程,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置严格考核门槛保证留学生生源质量

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留学生教育中教师的语言与专业知识能力是重中之重。语言是制约留学生教育的障碍之一。目前师资队伍存在“懂专业的语言差,语言好的专业差”的局面。要加强教师的国际化教育水平,必须大力鼓励国内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进行海外交流学习,引进专业知识过硬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任教。

留学生生源质量问题也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留学生的引进准入门槛较低,生源质量没有保证,留学生汉语水平和基础知识的欠缺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设定严格的入学考核制度,保证留学生质量的前提下,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同样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提高留学生的毕业门槛。

2.3 发挥地区优势,整合资源,提供实践配套设施

加强中国高等院校与国外中资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常驻中国的外企之间的联系,为留学生的实习实践寻找良好平台,充分利用企业的大量有利资源设备,达到对留学生专业实训的练习。整合政府和学校企业三方面的力量,引导企业接受留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做到按需培养留学生的目的,引导企业和高校合作,达到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J].交通财会,2015(4):85-86.

[2] 张春胜,王朝晖.“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人才培养——基于2006—201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J].荆楚学刊,2018,19(6):75-83.

[3] 韩欣芝.“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252-253.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