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0 阅读数:452
李福 刘明娅
摘? 要: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需要利用大量真实的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该文从科技辅导员的角度,简要论述了校内、校外两种不同情境下,开展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情境? 青少年? 科学
中图分类号:G315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a)-0109-02
科学离不开实践,对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离不开实践。因此,创设真实的情境尤为重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之中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踊跃地去探索科学真理。科技辅导员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对青少年进行培养,以期达到以下目标:运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静态的、动态的客观事物,尝试解释和运用客观规律;能够准确使用或掌握科学的工具或研究方法;能够在已有知识、技能等基础上,发明、创造一些新的工具或者技术等。那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创造、探索,则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1? 基于校内的实践情境
1.1 依托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情境
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等是该校长期开展的学生实践活动课程。通过社团和校本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不断汲取科学的养料,充实自我,提高科学探索精神和素养。笔者学校成立的科技社团主要有VR航拍社团、创客体验SCRATCH编程社团、三D打印社团、三D机器人社团、科学微视频、建模社团、机器人搭建爱好者同盟、航空航海模型社团等12个科技社团。
1.2 依托科技文化月活动的实践情境
每年的5月是笔者学校固定的科技文化月,在科技文化月中,每一届的科技活动学生,都会向全校师生展示他们的最新科技作品,这也是最能打动师生们的活动之一。在活动中,诸如3D实物打印、纸桥过车、纸车载重、水火箭、细胞模型、几何模型、主题绘画艺术、大脑运动会等项目活动的展示或比赛,是最能体现科技活动。学生们参与其中,其乐融融,常常爆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1.3 依托学科教育的实践情境
高中的教学活动中,具有理科性质或内容的学科,都是最好的科技教育实践情境,通过课堂教学、课内外实验、科技文化活动等向学生渗透科技知识、培养科学素养。高中学科教育中渗透科学素养的部分内容,简例如表1所示。
1.4 依托校园科技环境建设的实践情境
一个学校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科技环境,其中最能体现科技软实力的当属科技环境。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应该从学校层面加强科技环境的建设,积极开展多种科技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走向科技的平台。如组织科技系列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文化长廊、主题征文等。使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学生才有机会成为创新科技型人才。
2? 基于校外的实践情境
2.1 依托研学旅行、野外考察的实践情境
研学旅行、野外考察等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校园,在大自然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在体验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例如:该校在寒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平塘开展的“探索天文科技、初窥宇宙之秘”研学旅行活动,通过参观牙舟陶博物馆、贵州龙化石陈列室,体验陶艺制作等活动;该校在周末组织学生到黔灵山公园进行的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包括地质考察(罗盘的使用、岩层产状的测写、地质构造的观察和分析等)、水文考察(水质的简单测定,对比分析等)、植被考察(地带性植被、人工植被的生长、特征等)。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2.2 依托各级竞赛的实践情境
组织学生参与各级竞赛,可以让学生见识校园外面的世界,拓展视野;可以通过竞赛获奖,激励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的科学意识;可以以点带面,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等。该校参与的科技比赛活动,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星创客马拉松比赛、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等。第33届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焦成等3位学生在创意机器人赛中斩获高中组冠军。在“少年星创客马拉松”的比赛中,该校荣俊澔等2位学生被专家选中任命为“少年星”原型样星的总设计师,以及“少年星”原型样星姿控分系统硬件组装主刀手等,他们通过对“少年星”的设计、编程、制作、测试等环节,优异地完成了所有的相关任务,并获得了“少年微星创客特训营”12h创客马拉松比赛金奖。比赛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在不断地提升。科技比赛活动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是相互激励的又一重要的科技实践情境。学生们的激情不但影响了他们自己,也同时感染了辅导的老师们。
2.3 依托高校助力的实践情境
虽然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中小学校,但是作为高校来说,助力中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正是高校实现其培养人才、研究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有效途径。中小学与高校可以通过“专家进校园、科普志愿者、短期研学旅行、开放重点实验室”等形式進行合作,找到高校资源与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契合点,助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其优秀的人才队伍、大量的科技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等,为中小学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机会,激发中小学学生的科技热情、兴趣,培养其科技探索与创新精神。
2.4 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的实践情境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每个地区都有本地的特色资源,科技教育更是离不开这些独特的、非凡的资源。教师要善于发掘本地的特色资源,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科技辅导之中。该市拥有大量独特的自然(动植物资源、河湖泉等湿地资源、喀斯特地貌等)、人文(科技馆、博物馆、地化所等科研机构、大数据产业园、阳明文化、少数民族建筑、服饰、饮食文化等)资源。如贵州科技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5大主题展区(少儿科技乐园、天文地理、万物之灵、科技探索、黔贵大地)进行参观、体验,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科技馆,使学校和科技馆达到无缝连接,普及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再如黔灵山公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公园的自然环境(泉的形成与变化,岩层的产状、走向,动植物群落调查等)进行野外考察,也可以进行人文环境(弘福寺、麒麟洞、岩刻文化等)的研学,用家乡的资源,激发学生的科技力量。
3? 结语
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伟大工程。作为科技辅导员,我们应该不断地充实自我,不断地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地在实践之中创设真实情景,加强与其他科技(教育)人员的交流与探讨,为学生创造机会、舞台,让他们在情境之中不断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科学教育这个长期而伟大的工程,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经过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与熏陶,慢慢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与素养,让其从小就埋下科学素养的种子,最终发展成为满足其终身需求的人。
参考文献
[1] 王立.放飞青春梦想——毕节市科协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新途径[J].当代贵州,2017(47):72.
[2] 何丽娜.浅谈科技辅导员的苦与乐[J].新课程:小学,2017(7):239.
[3] 布海里且姆·吐尔逊.如何利用本地特色资源促进科技辅导工作的开展——以新疆为例[J].科技传播,2017,9(20):100-101.
[4] 刘敢新,王怡,李函锦,等.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大学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1):174-177.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