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kxjscx@kxjscxzzs.com
  • 在线编辑QQ:959914545
科学技术创新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600/N

邮发代号:14-119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阅读数:319

陈明杰 王庆然

摘? 要:该文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行解读和分析,在实际中找出当前体育产业发展遇到的挑战和问题,认为:体育产业品牌缺乏竞争力;体育产业领域缺失创新人才;国内间的企业“内斗”现象严重;也提出了以提升信息化与科技化技术创新的应用作为前提;以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的调整作为基础;以体育产业人员工匠精神的发扬作为保障等路径来发展当下的体育产业。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体育产业?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42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225-02

1?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解读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在全球化不断推进,其他各国相应进入调整和转型时期,都希望能够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抢占发展制造业全球化机遇的制高点[1]。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依据五项基本方针,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诠释了整个“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内涵与本质[2]。“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为实现全局发展,我国将创新放在核心首要位置,需要很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前进动力;“质量把关”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生长线。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要精制商品,把好质量关;“绿色发展”提倡的是企业能够做到清洁生产,注重环保意识的加强,我国制造业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结构优化与调整”其实就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革、锻造,从根本上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制造业转变。能够建立起一批新时代下的具有中国制造业能力的产业群;“人才”是以上四点能够顺利实施的最有效保障。无论从哪一方面出发进行考虑,人才在这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人才的科学选材、培养机制、考核机制及评价体系,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新时代下的企业生产要求。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同时还要坚持走引进人才的道路[3]。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体育产业品牌缺乏竞争力

一直以来,我国的体育产业生产与制造方面,存在着好多问题。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生产研发能力,始终依托外界资源和技术能力进行低端产业链条的生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出现了多家中小型生产企业,一时间蜂拥而上导致了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竞争力,国内开始出现内斗现象,争夺品牌战场,但产品品牌在世界上影响力极低,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从事体育用品制造的企业仅有4000家左右,到了2008年已经增长到了400万家,仅福建晋江市就拥有了4000余家从事体育用品制造的企业,这些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大多拥有100~500名员工,超过5000万元营业收入的企业只有40余家”[4]。大面积的企业出现了“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境地,品牌战场的争夺战也不乐观,整体产业品牌的竞争力严重缺乏。

2.2 体育产业领域缺失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够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企业的灵魂,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投入资金的比例,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解决这个现状。在我国从事体育用品制造的企业多达400万之多,从数量上看绝对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虽然美国的体育用品制造的企业数量仅为1400余家,但其销售额占全球的1/3。一个企业的发展关键还要看人才,剔除资金投入,技术引进等因素,人才创新能力占据很大比例影响。在查阅资料中发现,浙江省从事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人员学历进行抽样调查的2335人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有60人,约占总人数的2.5%,初中以下学历人数有1778人,占总数的76.15%[5]。

2.3 国内间的企业“内斗”现象严重

随着中小型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间的竞争实力相差不多,相互间开始了价格与品牌的争斗,甚至有好多不规范的企业开始仿制较好品牌,以低劣材料仿制,赚取品牌影响的价格,大量的、重复的、假冒的产品相应出现在市场上,扰乱了市场经济竞争秩序,致使国内品牌不具备与国际品牌相较量的实力。无论是价格上还是品牌地位,各个类型的企业都是不具备较强实力,导致企业间的“内斗”现象严重。

3?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3.1 提升信息化与科技化技术创新的应用

结合当前形势与新时代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促使我国必须进行信息技术时代的变革,要结合我国的资源、人力、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战略,选准信息技术攻关领域,力争实现研发、科技与制造方面的领先。信息化技术是提升企业不可或缺的一环,起到助推发展关键点的作用。在推广信息化与科技化的同时,更要注重企业内部创新,创新是企业灵魂,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造,才能在新时代竞争中打造精品产业。

3.2 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的调整

人才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育、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与领域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能够顺利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行列的重要保障。第一,满足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随着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大量出现,所需具有针对性体育产业人才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中等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数量和规模是否达到了市场服务所需,而且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备了较高水平与能力的业务,这些亟需我们关注。专业院校培养学生的转型应符合新时代企业要求。第二,专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提升。一所学校的理念一定要结合社会、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

3.3 体育产业人员工匠精神的发扬

我国是当前的制造业大国,生产模式依旧没有转变,依旧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进行生产,长期以来大批量生产的中国产品,在国外大多数地方被贴上低价、低质标签。也有产品被查出“问题产品”。国内一些监督机制,检查机制没普及和完善时,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和伪造产品,普遍性的出现了诚信问题。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誠信是一个人,一家企业乃至一个民族能够立足之根本。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所提出“工匠精神”一词,具有新时代精神与内涵的。它是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与追求卓越于一体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也是新时代的中国人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不断追求的品质精神、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在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中渗透工匠精神,促使员工能够保证质量,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平凡又有意义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斌武,叶萌,朱静然,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新要求[J].经营与管理,2016(5):14-15.

[2] “中国制造2015”百度热搜[EB/OL].

[3] 敬石开.“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J].天津社会科学,2015(4):98-107.

[4] 夏碧莹.加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7):37-40.

[5] 肖坤鹏.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现象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2016(8):152-156.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