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5 阅读数:338
潘瑜
摘? 要: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思政课出现泛娱乐化、泛专业化、泛形式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把握思想话语、政治话语和理论话语。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守正与创新需要思政课教师横捭阖讲思想,让思想的光辉照亮思政课堂;旗帜鲜明讲政治,让政治成为思政教学主旋律;深入浅出讲理论,用理论之精与准来说服学生。
关键词:思想话语? 政治话语? 理论话语
中图分类号:G645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227-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思政课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语言、语态、概念、术语、逻辑、修辞、技术、方法等的话语表达系统,是言说内容和言说方式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构成
思政课教学话语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思政课教学内容宽广,主题叙事宏大,涉及学科多。
思想政治理论课揭示课程类型,决定教学内容“教什么”,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揭示课程性质,决定教学取向“为谁教”,主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揭示课程定位,决定教学方式“怎么教”,主要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1.1 思想话语
思想话语指思政课教学中所运用的各种思想、学说、观点,认识和看法,具有主体性、多元性和价值性的特点。思政課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思想和观点比较,特别是对错误思想和观点的批判,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政治话语
政治话语是统治阶级在统治过程中使用的话语,隐含着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和程式化的特点。
思政课教学的政治话语,从内容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形式而言,表现为文本话语、文献话语、文件话语、政策话语、宣传话语等。
1.3 理论话语
思想话语指思政课教学中所运用的各种概念、判断、推理,命题、原理、方法,具有逻辑性、严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话语转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大众化,传播理论话语、学术话语和实践话语。
2? 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的守正
2.1 为何“守正”
2.1.1 泛娱乐化现象导致思想淡出、网红登场
泛娱乐化的文化产品霸屏之时,低俗的恶搞、庸俗的搞笑、媚俗的卖弄、拙劣的表演等无底线娱乐现象就会充斥各种媒介。这类现象解构了知识架构、降低了文化品位、弱化了实践能力、削弱了社会责任感。当下,“思政网红”逐渐增多,“思政网红”有泛娱乐化倾向,部门思政课教师追求“红”,甚至“拼颜值”,而不注重回归思想本位,思政课教学出现泛娱乐化现象。
2.1.2 泛专业化现象导致政治淡化、价值中立
有人认为,高校课堂主要进行知识的传授,不介入价值,应保持“价值中立”。部分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仅课堂叙事,避开主旋律,淡化政治,未能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2.1.3 泛形式化现象导致理论淡薄、花样盛行
为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出勤率和抬头率,部分思政教师片面追求实效性,采用讨论、微视频、微剧场等形式,思政课形式多样,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娱乐化严重,留给学生思考和研究的时间减少,教学实效大打折扣。思政课堂的形式花样盛行,偏离了思政教育初衷,学生偏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路,走上微电影、微剧场的娱乐“不归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应理论淡薄,不需花样盛行,要回归思想,教学生成为善思之人;要回归政治,教学生成为笃行之人;要回归理论,教学生成为明理之人。
2.2 如何“守正”
2.2.1 捭阖纵横讲思想,让思想的光辉照亮思政课堂
思想是思政课的灵魂和精髓,思政课的生命力和魅力在于其深邃的思想性以及不可辩驳的真理内涵,缺乏思想的课堂是对思政课的亵渎,容易导致课堂趋向单调枯燥的说教,而引发学生的反感抵触情绪。如,有老师在讲生态文明时,主要是叙述一下中央的相关文件精神,再集中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基本不外乎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等问题,再放一个环保相关的视频和歌曲,就讲完课了。
思政课的思想性包含多方面内容及要求:一是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的补充;二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思想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内容及其发展,寻根溯源,继承创新。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需要遵循学生思想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应当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避免灌输式教育,更应避免用自己的思想覆盖取代学生的思想。
2.2.2 立场坚定讲政治,让政治成为思政教学主旋律
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的主线,政治正确有如教育的生命,思政课包含着对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解读,是一门具有浓厚政治特性和具有意识形态教化功能的学科课程,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以及政治使命。“讲政治”,要求讲课过程始终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证政治正确。但是,“讲政治”不只是“讲政治纪律”,不只是不讲出格的话。“讲政治”要求教师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政治思想、遵守政治纪律、增强政治鉴别力等。“讲政治”要以问题为导向,要用学术讲政治。
2.2.3 深入浅出讲理论,用理论精准地说服学生
讲理论,不仅为了消除学生对思政课的误解和排斥,让青年学生成为“明理之人”;而且更在于把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需要说教,但是这一过程不是靠宗教似的说教,而是靠真理的力量,靠思想的魅力。
从思政教学任务的层面而言,“理”包含着追求理性、明白事理、热爱真理以及怀揣理想四个方面的内容。讲理论,要深入浅出,切合学生实际。
3?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
3.1 教学话语创新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基本要求把握好四方面的关系。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以育人、育德为主,不能花里胡哨,不能喧宾夺主。把握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思政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不能主客倒置。把握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思政课堂要以课堂为主,根据需要进行课外指导,不能主次不分。把握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的,不能相互分离。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要注重两个相结合,政治话语和学理话语相结合、知识话语和思想话语相结合。坚持两个相统一,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相统一、建设话语和批判话语相统一。
3.2 教学话语创新的基本方式
3.2.1 话语内容与时俱进
时代在改变,教学对象在改变,学生的思想也在改变,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应当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是否与时俱进,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思政课的着力点是注意对学生信仰与价值观的引导。
3.2.2 话语形式贴近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亟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进行话语转换,形成灵魂高尚、“配方”精良、“包装”时尚、情感真挚的工作话语,有效提升思政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王宗军.习近平的话语特点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49-50.
[2] 胡晓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换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2019(5):56-57.
[3] 毛帅.高校思想政治新媒体教学话语调适探究[J].知识经济,2019(13):126,128.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