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2 阅读数:361
张浩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明确提出,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学校园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理应肩负起培养创新创业新型人才的任务,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所以该文首先介绍了创新理念在该种教育模式的背景概述,接着分析了这种教育模式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为了能够强化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笔者提出了几点个人意见。
关键词:创新理念?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242-02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创新创业精神已经成了时代的主流精神,早在十七大,我国就明确提出了创新推动生产发展的口号,在当前的创新理念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着开展一些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然而我国当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如何将大学教育于社会实践接轨是当前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下面我们将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
1? 创新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教学理念最先是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独立思考能力和工作能力,富有冒险者精神的新型人才。当前我国面对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一定要搞好创新和创业两者的关系并对二者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创新是创业的基础,良好的创新精神能够推动创业工作的有效实施,并且为创业提供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在实践中的创业工作又可以检验创新精神的正确性并且给以适当的反馈,总而言之,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1]。
2?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2.1 大学生认识不明确
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创新创业行动的开展,中学阶段因为升学任务中,学习压力大,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书本知识上,对于独立思维的开发还有待提高,当前的大学教学任务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这就给学生了一个错误的思维导向,或者有些学校尝试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批判思考能力,但是收获甚微不能够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相结合,总而言之,当前大学生缺乏一个明确的思维认知严重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活动的开展。
2.2 国内创新创业师资贫乏
创新创业教师缺乏专業的职称和评定准则,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进展,尽管当前已经有部分的院校采取解决的措施,加大对于师资教育的资金投入,而然最后都不能收到一个满意的效果,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这一目标离我们仍是很遥远,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的优秀师资选择国外发展或者下海经商,这也就造成了很大的人才流失[2]。
2.3 教学内容单一,不能够灵活变通
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政策变动影响和相关行业的信息分享,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模式过于刻板,不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很有可能对大学生的创业造成阻碍。在当前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授课方式仅仅停留在小组讨论,课上经验分享的层面,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极差,等到了社会需要一个适应社会的缓冲时间,创新创业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3? 如何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3.1 强化高校师资建设
大学教师在整个大学教育系统中扮演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综合的教学质量,所以当前大学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针对当前大学缺乏创新教师的问题,有关的高校可以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来扩充师资力量,并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打造一支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团队,并且还要要求教师能够不断与时俱进,学习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知识经验,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同时对于社会上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的人才学校也应该大力引进,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接轨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3.2 加大大学生关于创新创业的思维教育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所谓“创业即失业”的理论很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大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就会很容易会被误导,所以当前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当前市场的创业需求和唯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够更好创业的道理。我们通过树立一系列正面的示范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动力,不仅如此大学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评定机构,对那些具有独特思想,敢想敢干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表彰,促进创业教育的稳定进行。
3.3 提升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也是创业能够形成的主要动力,当前各大学校应该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多鼓励大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创业比赛,深入开展与之有关的课外活动;同时为了能够使创新创业工作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还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引导大学生参加一些与社会实践有关的创业活动,并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会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3]。
3.4 政府营造一个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3.4.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一个体系较为庞大的系统工作,这个系统里面包含着许多部分,如高校的教育任务,社会的接纳任务,政府的引导工作等,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的顺利开展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努力。因为国情的特殊性,我国大学校园的创新创业活动还只是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当前仍旧存在很多的法律漏洞,不能够切实保证发明创造者的自身权益。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机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帮助和教育资源。政府部门首先可以在创业的资金上给创业者提供少量的小额贷款和免息贷款,在审批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测评考核,禁止违法收费的行为,其次政府还应该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机制,营造一个和谐公正的创业环境,可以说在整个创业工作中,高校只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当学生走向社会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帮助成长。
3.4.2 加大校园宣传工作力度
创新创业行动的出发点来自校园,所以有关的学校应该统筹教育部,学生会和科研教育等部门打造一个全新的指导平台以此指导学生的创业工作。首先学校部分的宣传社团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搜集到现代社会与大学生创业有关的信息和政策,发布之前还要经过校团委的审核,审核通过后可以发布。其次高校是企业和社会人才的主要来源,学校应该提前和社会上的企业做好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到更多有效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创业平台。最后加大校园的宣传力度,可以定期邀请著名的创业校友进校做好宣传工作,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创业兴趣,不断地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
3.4.3 净化社会环境
自从国家推出了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和电子商务三创比赛后,整个社会需要给当代青年指引一个积极的导向,加大对于这些类型比赛的宣传力度和认可力度。在政策,社会舆论和价值观方面给学生充分的支持,只有在良好稳定的环境下,大学生才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这其中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的研究人员应该不断地总结前人经验,研究出新的解决方法,对于政府和学校而言,这二者应该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和社会导向作用,提供给当代大学生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不断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丹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2):242-243.
[2] 王凤斌.基于慕课先进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企业导报,2016(8):144-145.
[3] 王建东,孙传文.基于“三创”教育理念下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4):86-88.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
上一篇:试论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