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kxjscx@kxjscxzzs.com
  • 在线编辑QQ:959914545
科学技术创新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600/N

邮发代号:14-119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对于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04-21 阅读数:294

孙乐

摘? 要:该文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特征为研究方向,结合现阶段环境设计专业下景观设计课程的新设性特点,发现现阶段景观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在研究如何改变和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提出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建设思路以及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为应用型高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景观设计人才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环境设计专业? 景观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a)-0082-02

艺术设计专业下发展起来的环境设计专业更注重的是艺术性的培养,尤其该专业下的考生大多具备艺术高考背景,加之长时间对形式美感的训练,因此在基础造型能力和图面表现能力方面相较其他学生具有较大优势。新设定的环境设计专业在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专业性课程学习中更注重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课程内容更看重园林设计或者模仿规划学科的教学内容,从而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再加上新设课程的前期性,存在未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只是注重图纸表现从而忽视设计综合能力等问题[1]。

1? 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

环境设计专业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外景观设计两个方向。课程内容的双面性使专业课体系涉及内容较多,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各类环境空间设计,但是很多高校在进行相关课程安排时,有关景观设计方面的课程较少,而且在艺术设计专业原属背景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图纸表现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景观设计有一定缺陷,他们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感性认知、灵感突发,缺乏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因素都对明确课程目标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教师教学计划混乱,在缺乏系统理性的教学模式下,景观设计实践课程被压缩,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1.2 课程设置缺乏联系性

学校对景观设计课程的不重视和不了解,导致在教学课程安排时对景观教学课时准备不足,相关课程安排课时不足导致相互之间联系不够,课程架构不合理。因为景观设计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短学时很难将所有知识全部掌握。景观设计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植物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架构能力,没有这些知识的加持,很难只通过理论学习或者自学掌握综合设计的技能。

1.3 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

在很多高校,对于景观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主要以园林景观史论内容为主,没有与现代景观设计融会贯通,也没有将经典理论进行提炼创新。目前景观课程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大多是梳理后的传统园林和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体系,很少涉及我国现代和当下人们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和行为特征,课程内容缺少实时创新研究,很难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设计灵感。

1.4 课程教学缺乏過程性

现阶段,高校对于学生景观设计能力的考核还是以图纸设计为主并结合少量的调查报告,对很多方面的能力没有设定相关考核标准,比如现场调研、基地分析、方案汇报、客户沟通、团队合作等。景观设计课程的应用性不只体现在理论知识的考核,还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在这环节学习过程中,不仅考察学生的现场做图设计能力,更是对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的关键。

2? 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建设思路

2.1 树观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近年来一直坚持和宣扬的环保理念。景观设计的部分更加要将生态建设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让学生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景观设计的发展,以更积极、健康的心理进行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明确景观设计课程建设目标,学校把握景观设计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将景观设计专业辉煌发展。

2.2 牢基础

强化专业基础,除了要注重增加知识的“广度”,也要加深知识“深度”。第一,在课程内容设置时通过补充实时案例和学习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相关景观设计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景观设计教学大纲设计制定时,要首先对基础知识进行分类,形成活态化模块,建构知识体系。第二,补充案例和学习资料的目的不仅在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也同样希望学生在此基础上了解其更深层次的内容,增加学生对知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锻炼其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2.3 重能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设计岗位对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结合这一前提背景,高校在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时,除了要使其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它包括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理性分析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这要求高校要从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实践训练并进行过程性考核,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2.4 构模块

教师对于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注重教学模块的架构,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理论教学、操作技能、社会实践三大模块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逐层升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模块的建构,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从认知景观、景观设计元素到景观发展史以及景观设计相关领域理论知识和设计前沿动态的掌握和学习了解,通过研究探讨优秀实际设计案例,开拓学生视野,提升艺术修养。架构操作技能模块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景观设计过程中合理处理景观设计要素,在方式方法上得到创新,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起灵感的涌现,从多层面综合培养学生的项目设计能力、项目洽谈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综合统筹能力。

3? 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深化理解“应用性”,课程建设符合社会需求

应用型高校旨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内容建设以“应用性”为依据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其教学方式满足了社会需求,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应用型高校要注重社会对于该景观设计行业人才的需求,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教学依据,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应用综合能力,提高理论知识素养,积极引进行业标准,消防和企业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

景观设计课程建设要以服务大众为目的展开教学。让学生关注周边环境,积极开展调研项目,让学生从感兴趣且易上手的课题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全面了解景观特点,调查走访景观设计对环境社会产生的影响,现实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广大人们群众对景观设计的诉求等[2]。

3.2 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景观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极组建小组,集合大家之力共同探索和解决任务要求,这种方法在突出知识实用性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对专业基础技能的传授灌输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个方面的培养。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同时掌握软件制图、模型制作等方面的能力,这项技能是进行其他能力培养的前提。

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的能力。设计表达能力是指在具备图纸表现力、展板画册等成果制作能力的基础上,同时掌握对景观设计的思路表达文字能力和方案汇报表达能力等。研究分析能力就是指调研考察能力,制作并完成调查问卷的能力、对项目基地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包括协作沟通交流能力、管理和被管理的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优化课程内容

优化设计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创新创建科学合理教学模块。创建理论教学模块,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操作技能模块,提升学生制图技能;社会实践模块,提高学生全方位实践能力。在特色教学结构模块创建实践基础上,加強校企合作,整合校内外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平台,实现景观设计知识利用和使用价值,提升学生综合水平,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

3.4 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科学发展社会新形势下,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培养更多职业、专业、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现阶段各大院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遍应用,督促教师加大多媒体教学力度,开展多样性的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充分结合项目设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指导学生参加校外比赛,通过紧张的氛围和不同地区学生之间的交流切磋,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深刻认识和设计水平。在课内课外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渠道,多方面、多渠道开展教学。

3.5 完善考核体系

将传统知识评价改变为能力评价,通过多元化的指标考核方式进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定期进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并根据考核结果积极改变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途径,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3]。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障该学科的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有机性,需要其从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教育改革。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性,架构合理优化的知识机构体系,不断优化课程建设,以动态化的教学方式推动课程改革的脚步,促进景观设计专业的科学化、全面化教学,提高高校景观教学质量,更多地培养应用全能型人才,推动社会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不断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 黄德昕.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4):92-95.

[2] 刘琦炜.浅谈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J].美术大观,2018(6):132-133.

[3] 杨子奇.文化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7):113-116.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