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kxjscx@kxjscxzzs.com
  • 在线编辑QQ:959914545
科学技术创新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600/N

邮发代号:14-119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浅析创新创业教育在民办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28 阅读数:378

王秦娟

摘? 要:习总书记提出的“三培养”和“四服务”思想深化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和根本方向的认识。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由于自身特点在思政工作上的不足,提出秉持协同育人的思想,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达到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引领作用,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a)-0188-02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

习总书记提出的“三培养”和“四服务”思想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进程的高度,以及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上,深化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和根本方向的认识,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思政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一直是大家的研究重点,然而其研究成果很难直接复制到民办高校去,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应用研究更突显价值,更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深化红色基因,让共产主义信念成为广大师生的人生底色和压舱石。

1? 民办高校思政工作现状

从学校的层面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2]。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民办高校普遍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追求经济回报是资本的必然要求。其大部分的办学经费都来源于学费收入,其支出自然是对能够拉动招生有利的方面倾斜,对于和就业有紧密关系的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投入不遗余力,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学术团队建设一直是投入的重点,但是对于和就业弱相关的公共课思政教育这一块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政教育也大多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思政教育的实践项目也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未能从观念认识、教学投入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任课老师自然也没有深层次的动力去追求思政教育的创新,整个的思政教育工作远未形成“大思政”的全局性思路。

从教师的层面看,由于学校投入有限,教师队伍结构不是十分合理,思政专职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导致大班化教学盛行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民办高校教师的进修机会较少,思政类教师的进修机会更是凤毛麟角,其课程地位不高的现状进一步挫伤其积极性,进一步加剧了思政专任教师的流动性。对于思政教育另外一支队伍——辅导员而言,由于其本身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要处理,即使在要求的主题班会活动中也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去开展思政方面的专题教育,只能采取“大水漫灌”式的宣贯而已,再加上有些辅导员根本不是思政专业毕业,也很难担负起思政教育的重担。民办高校的教师本来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就与公办高校的教师有一定差距,其负责思政教育这一块的在民办高校内部又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整体导致思政教育教师队伍获得感偏低,教学创新性投入不足。

从学生的层面看,学生总体认为思政课有必要开设,在必要性方面的认知度较高。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因“必修课”才愿意学习,缺乏主动性,认为思政课对自身未来的工作和发展用处不大;对教学内容认同的深度仍有不足,对未来人民主体地位、社会公正公平的信心略有不足;对思政课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获得感较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有困惑,更有期待,在真正的感悟内化转化上仍有待提升;对学习的自我驱动力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虽然出现在课堂,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经常“低头一片”[3]。大多数学生对思政方面的课程采取的是被动应试的心态,课堂上很少有愿意与老师互动的,课堂下也难有动力和意愿再去主动了解,思政教育的全覆盖困难重重。

2? 以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助推思政工作上台阶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雖然马克思是指理论的魅力和理论掌握群众的必要性,但这句话却从原理高度精准地暗含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的实质,即只有立足大学生本身,抓住大学生根本,才能最终说服他们,对象不清楚,就无法进行教育。所以民办高校开展思政工作,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随着国家一系列“双创”政策的推广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理念和精神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然后内化为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这和思政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有着重大意义,不仅对就业工作有极大帮助也有助于构建协同育人的局面,克服民办高校思政工作不利的条件,形成“大思政”的格局。

从“大思政”的层面看,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队伍主力有两支:一是思政理论课教师,二是辅导员队伍。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作为近年来高校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双创”战略正在形成新的研究热点,各个高校也因势利导开设了“创业管理”的课程,创业学院和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也都成为各个高校的标配,但是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是没有能力在上面进行深度的教学研究的,创业课程也大多集中在有限的案例教学之中,整个教学研究力量薄弱。当前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分开的局面造成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有一定的重复性和脱节,从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说,促进两部分工作体系的深度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工具属性的层面来看,就业问题无疑是大学生群体最为关注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离开现实的生活去空谈理论只会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引起别人的反感。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思政教育只有坚持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让人真正信服。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拓宽思路,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率,直抵大学生群体最为关切的就业问题,让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红色信念引导广大学生直面人生的各种困难,形成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奋斗气质。

从价值引领的层面看,创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创业需要创新性的想法,更需要在精神上的坚忍不拔。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时代必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够自觉将个人发展同整个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温饱式创业,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绽放。如果仅仅把创业等同于创富,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那么育人也是不成功的,所以思政教育必须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成为学生创业的力量源泉和根基。

3? 结语

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高考发挥不理想,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易出现迷惑状况,有些甚至带有自卑、抑郁情绪,远离父母庇护的他们在价值观和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正确的引导,思政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在思政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除了发挥思政课“领舞”作用之外,还要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思政教育“孤岛化”窘境;把思政工作贯穿于学生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局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让思政教育在广大学生之中有更接地气的落地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同学们回信中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我们要不忘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才能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方向,才能促进學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民办高校克服不利条件,创新性地开展思政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 邵雅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6):34-36.

[3] 吴林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及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138-142.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