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4 阅读数:392
韩亚男 李晓怡 许永超 邹晓峰 丁爽 潘士钢
摘? 要:目的? 该文通过对人参冻干粉进行质量评价,测定人参冻干粉中总皂苷含量。方法? 采用柱层析法分离皂苷;对比不同树脂研究总皂苷含量。结果? 人参皂苷Re在40~2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PT-大孔吸附树脂柱能够很好地吸附人参皂苷,有效地分离出人参皂苷,加样回收率为98.5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性及灵敏性高,可以应用于人参冻干粉质量控制。
关键词:人参? 冻干粉? 总皂苷
中图分类号:R28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a)-0040-02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cr)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微苦,性温,素有“百草药”之美称,是我国传统的滋补养生名贵药材,证实人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抗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疲劳等多种生物活性[1]。目前市售制剂有片剂、胶囊剂、酒剂和人参茶。鲜人参不加防腐剂很难长时间保存,人参采收后通过清洗等处理后通常都会炮制,生晒、蒸制等处理来长期保存。炮制后的人参直接口服给药吸收差,口感差。
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制备了人参冻干粉,利用冻干技术将鲜人参经工艺加工成冻干粉,保存了鲜参原有的气味、成分,吸收好、口感好。还可长时间保存,生物利用度更加高。总皂苷是评价冻干粉质量及工艺的重要指标,因此笔者研究建立了人参冻干粉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人参冻干粉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UV-2600);Amberlite-XAD-2大孔吸附树脂(sigma)、PT大孔吸附树脂柱(河北省津杨滤材厂),人参冻干粉(自制),人参皂苷Re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该品20支,取内容物置自封袋中,展研细,精密称取0.2g左右的试样,置于100mL量瓶中,加少量水,超声30min,再用水定容至100mL,摇匀,放置,吸取上清液1.0mL进行柱层析。
2.2 柱层析
以PT-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层析分离。先用25mL70%乙醇洗柱,弃去洗脱液,再用25mL水洗柱,棄去洗脱液,精确加入1.0mL已处理好的试样溶液,用25mL水洗柱,弃去洗脱液,用25mL70%乙醇洗脱人参皂苷,收集洗脱液于蒸发皿中,置于60℃水浴挥干。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称取人参皂苷Re对照品20mg置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mL,分别精密量取标准溶液:20、40、60、80、100μL于蒸发皿中,放在水浴挥干(60℃),蒸发皿中准确加入0.2mL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转动蒸发皿,使残渣都溶液,再加0.8mL高氯酸,混匀后移入5mL带塞刻度离心管中,60℃水浴上加热10min,取出,冰浴冷却后,准确加入冰醋酸5.0mL,摇匀后,以1cm比色池于560nm波长处比色测定。并分别记录各吸光值,以吸光值A对质量C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0.0044C-0.0009(r=0.9998),结果:人参皂苷Re在40~2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取本品,一式9份,分别按样品总皂苷量的80%、100%、120%精密加入人参皂苷Re对照品,按供试品制备方法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回收率,经统计处理,平均回收率为:98.53%,RSD分别为1.21%。
2.5 不同树脂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考察
分别采用PT-大孔吸附树脂柱和Amberlite-XAD-2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总皂苷,然后用洗脱液洗脱,收集洗脱液 [2-3]测定含量。结果表明,采用PT-大孔吸附树脂柱时总皂苷含量比采用Amberlite-XAD-2大孔吸附树脂柱时高。说明采用Amberlite-XAD-2大孔吸附树脂柱时,有部分皂苷被水洗脱掉了,会使总皂苷的测定含量降低,因此,采用PT-大孔吸附树脂柱。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二十三.保健食品中总皂苷的测定”用的Amberlite-XAD-2大孔吸附树脂对皂苷的吸附性比较差,结果重现性不好,准确性不好。采用PT-大孔吸附树脂柱对皂苷的吸附性好,重现性、准确性良好。可能与人参中的皂苷种类、苷元不同等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建平,郝冠中.人参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学专业),2012,14(34):43.
[2] 刘花梅,杜裕芳,邹敏,等.保健食品中总皂苷测定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63-166.
[3] 白鸿.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方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
上一篇:延迟焦化加热炉除焦剂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基于模块化的数字电路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