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1 阅读数:344
张涛
摘 ?要:作为图书馆职能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是服务好广大读者。通过图书馆高效、热情、准确的服务,使读者享受到所需信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图书馆有能力、有义务、有责任完成好服务读者的这一使命工作。如何通过提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人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服务理念 ?服务意识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160-02
信息化时代正悄然改变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由过去读者主动自觉地前往图书馆获取自身所需信息,到借助信息化技术,无需再去图书馆便能广泛涉猎或获取各类信息。这样一来,时间少了、走动小了、程序简单了、阅读便捷了,从某种程度改变了读者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态势,图书馆将如何为了自身的发展与读者的需要,开始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顺应发展需要,来实现图书馆的积极转型,这是图书馆人对“服务”需要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1 ?图书馆存在的服务不足
何谓“服务”?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那图书馆服务又是什么呢?它应体现在“优质、高效、需求”等方面。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倒逼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速变革与创新。但不可否认,图书馆在服务方面的确存在着诸多发展中的不足,如图书管理升级、传播功能多样、借阅途径多元、文献来源广泛、图书馆员素养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采用尤为突出。这都使得图书馆工作与服务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图书有效服务力不从心。具体的症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图书馆员素养。为顺应时代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他/她的知识结构应不断更新,适应性应更高,知识面应更广,服务意识应更强,但很遗憾,现在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达标的不多。(2)图书馆服务内容、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从不同角度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使得图书馆从业人员适应力、更新力、知识结构难以跟上。(3)信息技术应用。借助信息技术,高效服务读者是馆员的另一职能。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及时掌握网络新技术,具备较高的网络基础知识、各类信息资源处理、各种检索工具使用,及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等,这对图书资源的高效利用,帮助读者获取网上信息资源是大有益处的。(4)信息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图书数据信息高效检索、处理与分析,并能对读者所借图书、资料与文献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应对报告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成效检验。目前,这类工作做得极不完善。
2 ?探寻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提升
传统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工作,从图书的采访、编目到流通、阅览;从服务读者到信息服务,从字纸资源到电子资源;从文字资料库建设到数据库建设,再到网络资源库建设,并形成了信息检索利用;从参考咨询服务到更广泛电子服务信息等。面对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功能与服务手段天翻地覆的变化,知识更新、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掌握与运用、管理与优质服务提升都是图书馆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有之路的。那么,图书馆服务提升功能有哪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文献获取服务。(2)参考咨询服务。(3)信息素质教育。(4)技术服务。(5)学科服务。所谓学科服务,其实质是参考咨询服务的深化与延伸。(6)知识服务。它是文献服务的高层次阶段。服务层次也从文献阶段向着知识阶段深化。它是以解决读者问题为目标,开展面向知识内容的管理与知识的增值服务。它主要体现在对所产生的文献进行收集、加工、管理与利用,并对所产生的科研数据实施资源共享。(7)文化服务。服务功能的构建不仅扩大了图书馆服务读者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大批读者的关注,无限提升了图书馆的品味,这极有利于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有益于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有益于实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拓展,更有益于使读者获得信息获取能力,从而使读者和图书馆的关系更加密切。
3 ?创新图书馆多样化服务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一直是图书馆人需认真探索与研究的重要课题。时代不同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服务内涵、服务理念、服务形式等都发生了变化,继续沿用传统模式,肯定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因而,图书馆服务要顺应时代变化,求新求变,尤其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它是图书馆能否持续发展、拥有稳定读者群的关键。因而,图书馆推出的应对措施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升服务理念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图书馆人应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迅速建立起生存危机意识。同时,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来发挥图书馆某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个性化服务理念。图书馆一定要围绕“读者第一、读者至上”这一主题开展图书服务;坚持以读者为本,以尊重、真诚、帮助、提供来吸引和引导读者。让“个性化服务”体现在充分顾及和考虑读者的个人特点及个人需求等方方面面,使读者从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中真正感受到其服务的魅力。
(2)数字化服务理念。图书馆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就必须摒弃传统观念,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由人工服务向信息化服务转变。一切图书管理与服务活动的开展都围绕高效快捷,让读者感受到服务无处不在,足不出户便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各类信息、文献、资料等。
3.2 增强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的增强是图书馆人必须遵循的原则,“主动、热情、周到”是图书馆人的首要工作意识。如何做可以增强服务意识呢?
一是要自上而下地构建服务意识。主要表现为: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想着读者、一切倾听读者,全员为着读者等服务的意识。树立标准化服务意识,建立有人性化的服务制度,创新真正提升为读者服务意识的变革。
二是要明确图书馆服务工作目标和优质服务工作标准。将图书馆服务工作标准进行量化和细化,用制度约束人、管理人、提升人,帮助图书馆人按照每一个工作程序规范运行,使图书服务与管理工作扎实与具体。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用数据说话,用分析探究,用措施落实,让图书服务与管理工作有依据、有重点、有成效。
三是要不断提升自我服务素质。作为图书馆人,只有不断自我学习,不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如何更好地增强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意识?除了上述所讲以外,还应端正思想、摆正位置,注重实际、强化交流、多加沟通、留意反馈,使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性。
3.3 创新服务模式
创新是源泉,创新是动力。正是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方式,改变着图书馆服务的模式。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既是新时代客观要求与必然趋势,更是赋予新时代服务的内涵。具体表现如下:(1)创新信息服务。(2)创新智慧服务。(3)创新管理服务。互联网的出现为图书馆管理服务提供了多样化、多元化服务的可能性。(4)创新功能范围。功能的创新无疑扩大了图书馆各项功能,拓展了图书馆业务,开创了图书馆新型渠道,促使了图书馆向纵深层次的改革,提供了图书馆的延伸服务。
4 ?结语
总之,作为职业学院的文化与教育中心,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应以更加“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一站式服務、读者第一、读者至上”为追求目标,为传承文明、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Z].2015.
[2] 曹志梅.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2):79-81.
[3] 郭明蓉.试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2(2):135-140.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
上一篇:乡村少儿阅读服务社会合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