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kxjscx@kxjscxzzs.com
  • 在线编辑QQ:959914545
科学技术创新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600/N

邮发代号:14-119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品·文苑]运河:人类创造的伟大工程

发布时间:2021/07/10 阅读数:413

周敬国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广泛运用舟楫,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桨、萧山跨湖桥遗址相当完整的独木舟……为联系自然河流,为尽量发挥舟楫的作用,我国古代先民们还开凿了运河,但我国最早开凿的运河已无从查考。

人类开凿运河源远流长

《水经·济水注》曰:相传西周穆王时期(约公元前11—前10世纪),受封于淮河流域的徐偃王曾谋求开凿运河,“欲舟行上国,乃沟通陈、蔡之间”。后来他是否将设想变为行动则不得而知。根据目前可查到的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运河是约在商朝后期开凿的“太伯渎”,太伯渎位于今江苏无锡、苏州两市之间,是吴太伯率领当地百姓开挖的“长八十七里(43500米)、宽十二丈(40米)”的河道,呈东西向穿越当地的梅村镇。这条用以灌溉和行舟的运河,经后世多次补缀、疏浚至今尚存,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古代利用人力开凿运河的历史悠久。公元前613年,孙叔敖为楚囯令尹(相),为了晋楚争霸,先后开凿了两条运河:一条是沟通长江和汉水的“子胥渎”,另一条是为把长江和淮河联系起来的“巢肥运河”。春秋后期,吴王阖闾和夫差先后开凿了“堰渎”、“百尺渎”、“邗沟”等6条运河。

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开凿“灵渠”,灵渠开成后船只从长江流域沿湘江南下,經漓江入桂江,到梧州进入珠江,由此长江与珠江便贯通了。“灵渠”是秦代最辉煌的运河工程。

曹魏时期,曹操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从公元204年起疏浚白沟,并开凿“平虏渠”、“新河渠”等7条运河,运渠在华北平原沟通河流,确保了军运的需要;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战火不断,史称“三国”。魏文帝(曹丕)登基迁都至洛阳,为了征战先后开凿了“贾侯渠”、“淮阳渠”等6条运河,由此将黄河与淮河贯通。

不仅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在不遗余力地开凿运河,东方的印度、泰国、缅甸、日本等国家也曾开凿过运河。如泰国从暹罗到产稻地区修有多条运河,用来把剩余大米运输到首都。14世纪,缅甸的阿瓦王朝也开挖了顶兑运河。

其实人类开凿运河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代埃及人就已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历代法老和大臣在夸耀自己的政绩时,总是把开凿水渠、修建堤坝等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公元前19世纪,埃及中王国时代第十二王朝的谢努塞尔特三世为了向南扩张,下令挖掘一条“东西方向”的运河,将红海与尼罗河连接起来。一些证据显示,这条运河的存在至少持续到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的大流士一世征服埃及后,也开凿了一条连接尼罗河与红海的运河,船舶可从埃及直达波斯。

据史料记载,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公元前24世纪,苏美尔城邦国家开凿了两条人工河,一条流入宁娜城,一条流入吉尔苏。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组织大量奴隶开凿运河,并设有专门的负责官员——河渠使,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兴修了自幼发拉底河到波斯湾的纳尔—汉穆拉比河。此外,古希腊、古罗马也曾开凿过一些运河。

大运河谱写中华文明史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攻鲁伐晋争霸中原,因运兵运粮北上的需要,在公元前486年开凿瓜洲(今江苏邗江)至末口(今淮安附近)的运河。这条长约150公里的运河称为“邗沟”,这段最早的河道就是大运河的起源。

春秋时代楚国、吴国和齐国开凿的运河实际上是我国早期运河的萌芽,因它是出于军事行动的需要,因此运河开凿分散不成系统,且地域范围狭小。战国时代魏惠王下令开凿的“鸿沟”,则将其集中成系统,并以“鸿沟”为干线联系众多自然河流。

我国古代运河经历春秋战国、秦代、汉朝、曹魏时期、两晋、南北朝,历朝不断开凿、整治,发展成为西至关中、东临海滨、北接滦河、南逾五岭的遍布全国的水运网,这为大运河的最终建成奠定了基础。

隋朝有筹划地大规模开凿运河,是在隋炀帝时期。公元605年,隋炀帝一登基便利用前朝分段开凿运河的成果,开凿了以京都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的一条呈“弓”字形的水运大动脉,史称“南北大运河”。

到了元代,国都定鼎北京,京都移了地方运河也就跟着转移了。元代的运河东移工程远远超过历代,开凿了自淮安至山东,进入华北平原抵达北京的河道。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重新开凿和疏浚“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河道之后,运河才真正实现全线通航,从此称为“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全长1797公里。大运河的修凿前后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时间,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规模最大的古老运河之一,与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被誉为中华文明的象征,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京杭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代王朝开凿疏浚运河,主要是为了军事和漕运等目的,然而大运河也起到了沟通桥梁和纽带作用。自秦迄清,运河总是从都城延伸到发达的经济区,特别是元、明、清三个朝代期间,南北大运河的通航,不仅沟通了中国南北,而且通过运河及其横跨的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和诸多小型运河,沟通了中国的东西部广大地区,运河侧畔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大运河造就了南方的经济繁荣,支撑了北方的稳定和国家统一,对中国历代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大促进了南北东西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